咸阳:工业“质”变正当时 奋进新程步履坚
时间: 2025-10-13 11:19:31
来源: 咸阳发布
作者:
返回列表
“十四五”时期,咸阳工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于规模、创新与转型的维度实现历史性跨越。
截至2024年,咸阳工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59.35亿元,同比增长3.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
今年1至8月,咸阳工业交出亮眼答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3.4%、16.6%、0.8%。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时间节点,今年,咸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工业是咸阳经济的大梁。咸阳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曾被誉为纺织城、电子城,工业基础坚实,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
晚秋时节,行走在咸阳大地,厂房里机器轰鸣,工地上塔吊林立,处处涌动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热潮。
10月10日,咸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将辐射整个西北区域,打造成为国内掌握CAR-T细胞药物市场定价权并具有“细胞药物”全产业链、持续自主创新研发和生产转化能力的平台。

咸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项目(航拍照片)。李赟/图
“当前,该项目正处于主体二次结构施工阶段,按照施工计划,本月将实现全部楼栋封顶。目前,消防、通风管道等配套设施的安装工作已同步启动,预计明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竣工交付。”项目生产经理夏毅博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亿元,税收30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咸阳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项目的火热建设,正是咸阳工业发展强劲势头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咸阳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能化、食品、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显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光子等未来产业,促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新动能积厚成势。
聚企成群、串珠成链。截至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958户,较2020年增加232户,10亿元以上产值工业企业38户,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021年至2024年,全市工业类项目累计建成347个,完成投资813亿元。隆基乐叶、法士特智能传动、敏华西北生产基地、金沙河超大粮食加工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相继建成投产;G8.5+基板玻璃、韩国NAM、西电咸阳智慧产业园、桢龙无人机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重点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加速器”。
9月20日,走进位于咸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陕西法士特智能制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内,产品通过自动快速仓库进行分拣、归类,整个生产过程一气呵成,鲜少看到工人奔忙的身影。
“之所以能这么‘丝滑’,主要是因为我们实施了智能化改造,采用了诸多新技术、新装备。”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春告诉记者,企业是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车间整体自动化率达到了95%以上。
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是咸阳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咸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在科技创新方面,咸阳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为引领,依托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等平台,发挥产业创新聚集区带动效应。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梯度培育科创主体。
同时,咸阳强化重点项目“四个一批”动态管理,完善“一对一”调度机制,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持续深化“三送一解”活动,充分发挥“咸企通”平台作用,紧盯停减产企业,“一企一策”解决难题,助力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开发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主战场,咸阳不断提升其能级。早在2024年,咸阳就已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如今,咸阳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实施开发区“提档进位”行动,并列支1亿元用于奖补。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思路,将30个园区优化整合为15个开发区,形成“2+13”的发展格局,推动要素、功能、产业向开发区集中集聚,促进产业聚链成群。
8月11日,在国家科技示范、国家电力示范“双示范”项目——彬长低热值煤660兆瓦超超临界CFB(循环流化床)示范项目控制室,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水煤比等各项机组数据。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世界首台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发电机组,具有超低排放、超低能耗、超高参数特点。发电机组供电煤耗每千瓦时可减少煤耗19克,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32万吨。
“彬长低热值煤660兆瓦超超临界CFB示范项目是我们为有效利用煤泥、煤矸石,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引进的重点项目。”彬州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彬营介绍,项目有效巩固了我国在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了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水平。

目前,咸阳(彬州)高端能源化工园区以“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转型”为方向,已成为要素配套齐全、承载能力强劲、循环发展显著的专业特色化工产业聚集地。
一直以来,咸阳注重绿色发展,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水泥炉窑、燃煤锅炉等超低排放改造,加大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推动尾矿、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020年至2024年,咸阳新增绿色工厂33家、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1家。同时加快推进危化企业搬迁改造进度,整体搬迁改造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截至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20.94%,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开发区14个;建成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筹建期1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1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个,省级以上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14个,省级以上质量标杆企业11个,高新技术企业596户,“专精特新”企业83户,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0户。
如今,工业发展的蓝图已然铺展,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正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咸阳正向高而攀、向优而进、向新而行,全力冲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也为“十五五”工业发展筑牢根基、积蓄动能。
搜索
